此时,我是一名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四年级的班主任,在怀着一腔为孩子为教育的激情来到这里之后,我慢慢的感到了某种力不从心。
先说说学校。
学校是私立的,它是学校的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它要让打工者的孩子能上得起学的同时,也要盈利;它要让教育设施基本具备的同时,更要能省则省。所以,这里和公立的学校有很大的不同。
这里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塑胶跑道的运动场;没有空调没有投影仪;没有能冲水的厕所;甚至教室里没有讲台!校园和教室以及桌椅板凳都是破破烂烂,甚至有些教室的黑板还是二十年前就淘汰的水泥刷墨的黑板!当然,条件不好的同时,收费也比公立学校低了很多。我们只有学费,至于什么赞助费,借读费等乱七八糟的费用都是没有的。
这一切并不是最重要的,条件艰苦但不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毕竟比我们苦的还多的是,只不过在大城市,我们这样的情况很少见。当然,教育部门并没有为这样的学校投资,作为私人学校,这已实属不易。
不得不感叹隐藏在北京的外地打工者确实是非常之多。我们一个小小的打工子弟学校,现在小学在校生已经有1400多人,比很多公立学校的人都多。
在保证了学校收入的同时,人多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不稳定。教室有限,教师也有限,但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却没有上限。当然,即便想有,在学生来报名不能不收,学校又没有空余教室的前提下,只能是每个班的人数增加。
其实,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个班的人数就已经面临爆棚的境况。一个班六七十号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尤其是名校。
我们学校现在也是这样的情况,每个班40-68人不等。其实在外人看来这也算是正常的,公立学校基本也这样。但作为教师,只有我们知道一个班人数太多,对于教学质量意味着什么。那必然是照顾不周,也致使一些本来就在失控边缘的孩子,真正的失了控。
事实上,小孩子们都是爱走思,又多动的。但我们设想一下,同样的教室,如果只有30个学生。首先,特别好动的学生比率会小一点儿,一个老师目光扫视的区域中人数会少一点儿,也就是说好盯一点儿。如果有学生走神儿了,老师能更快的发现并提醒。而且一个老师音量盖过30个学生,问题不大。上课提问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判作业时老师也会更加细心,个别辅导也会有更充裕的时间。然而,如果学生翻了一倍变成了60人的话,首先,同样的教室里就会密密麻麻的全是人,一个老师不可能看清没有个学生的小动作。管了这两排,那两排又在说话,反反复复。按下葫芦起了瓢!批改作业、辅导功课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得到的就更少了,更别说心理辅导了。
老师关注的少,就会有些本来就后进的学生更多的选择逃避,更多的走神,更多的搞小动作,更多的不写作业。
这是人多的弊端,但这也是无奈的事情。因为教育资源原本就不充足,再加上分配不均,必然就是这样的结果。
不过这并不是致命的,毕竟学校只是一个载体。孩子要获得良好的成长,尤其是小学阶段,最主要的教育场所还是在家里,最重要的教师是家长。
接着,我就想说说家长。
作为教师,我最担心的当然是学生。但是让我最感到痛心的是学生的家长。
这里学生的家长,一般都是社会最基层的劳动者,本身文化素质不高,教育意识不强。另外,他们在大城市是被边缘的人群,属于寄生状态。老家已经回不去了,农民也是做不成了,但绝大多数又不可能真正融入北京这座大城市。所以,他们这种独特的群体及群体意识将继续传递给他的下一代。打工者的后代仍然是打工者,这个循环就像是“毛毛虫效应”里不停绕圈的毛毛虫,必须要有一只清醒过来,并离开这个怪圈,才能改变自己及后代的命运。而无知又为他们的改变埋下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从农村出来的人一般有两条路,一是依靠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二是依靠打工。这里的家长多半属于后者。他们的孩子很多就出生在北京,所以这些孩子们根本没有要从小地方奔出来或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意识。他们也体会不到生存的危机感。
家长们大部分是做小买卖的,他们不需要多高的文化,所以对自己的孩子也不要求,甚至不关注。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一般学校的家长都会非常重视,一般都会积极的参加,也会积极主动的跟班主任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但这里的家长不是这样,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挣钱才最重要,为了开家长会而请一天或半天的假那是非常不值得的。所以,开家长会的时候,能来一半的人就不错了。
孩子天生都是会讨好父母的,很多时候即便自己不愿意做,但是为了应付父母也会去做。可是,当他们遇到他们本身就不喜欢,而父母又不在意的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理直气壮的违抗。比如一些就是不学习,就是不交作业的孩子,我们做老师的说的再多也是无济于事。在他们的概念里,爹妈都不管,老师管什么!另外,这些孩子们都有着极强的流动性,随时都可能跟父母离开,所以他们对经历过的学校和老师,都不会很认真的对待。
所以,对我们来说,家长的不支持才是最最难以解决的难题。
最后说一下学生。
其实,小学的学生都还是孩子,都还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思想。事实上,他们的思想是很多的,并且都自认为是对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他们需要成人去帮助其纠正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作为老师,我们一定会这么教育的,但更重要的还是家庭的影响。
太多的人们对学校寄予了不切实际的期望和逃避责任般的推托。很多人认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学校就应该把他们的孩子教成一个懂事,有礼,学习又好的孩子。否则就是学校没有尽职,而家长则可以置身事外。
其实,学校只是一个社会载体,对孩子来说,学校的功能总的来说只有两点:
一是:学习基础文化。学校讲究的是平均,是平衡。要求的是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但并不是把每个人都教成神童。如果谁家孩子过于聪明,或者过于愚笨,那么都应该到外面的机构再单独培养。
二是:学校是孩子们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交场所。其实如果说学习文化知识,学校不如私塾,更不如一对一学习。但是为什么还是上学好呢?除了费用以及省时省力之外,最重要的,也是私塾不能代替的就是:学校是孩子们接触的第一个社交场所。在学校,孩子们不但要学知识,更要学习如何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什么叫团队合作,什么叫集体荣誉、个人荣誉,什么叫竞争意识,什么叫自我展示,都是学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无论是校方、家长还是学生,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以及职能;其次,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培育好我们的下一代!